康熙三十一年(公元1692年),在德州城西門外大街,有一個叫冠傳華的燒雞制作藝人,他經(jīng)營著一個有一間燒雞鋪。因這條街通往運河碼頭,小買賣還不錯。有一天,冠掌柜有急事外出。他就囑咐小二壓好火。哪知道冠掌柜前腳走,小伙計不一會就在鍋灶前睡著了,一覺醒來發(fā)現(xiàn)煮過了火。正在束手無策時,冠掌柜回來了就試著把雞撈出來拿到店面上去賣。沒想?yún)s是雞香誘人,竟吸引了很多過路行人紛紛購買??腿速I了一嘗,嘖嘖稱贊:不只是肉爛味香,就連骨頭一嚼也是又酥又香,真可謂穿香透骨了。事后冠掌柜潛心研究,改進技藝。這就出現(xiàn)了“冠香蓮”扒雞的原始做法,即大火煮,小火燜,用如今的說法就是火候要先武后文,武文有序,扒雞所以名叫“扒”起因于此。冠家雞有名了,老主顧建議給雞起個名字吧。冠掌柜自己也想不出名堂來。過了些日子,忽然想起了臨街有個老秀才,覺得他準能起個好名。于是用荷葉包起兩只剛出鍋的熱氣騰騰的雞,快步走到老秀才家,提出請秀才品雞起名。秀才嘗了嘗雞,問了問做法,邊品邊吟,順口吟出:“熱中一抖骨肉分,異香撲鼻冠群芳?!痹姵梢髁T,又看到下面的荷葉,脫口而出:“冠香蓮!”從此,“冠香蓮”五香脫骨扒雞,銷路大開,名聲大振,一直延續(xù)至今。